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奈曼沙漠化研究站建立于1985年,该站现有固定科研人员16人,研究员4名,副研究员4人,助理研究员4人,辅助人员4人。
奈曼站1988年加入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1999年加入GTOS观测系统,2003年加入国家林业局荒漠化监测网络,2005年加入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网络。建站以来,先后与瑞典农业大学、瑞典隆德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筑波大学等单位开展过“沙地植被动态研究”、“沙漠化防治对策及评价”等多项研究。另外,与美国、俄罗斯、日本、德国、法国等20多个国家的学者进行学术交流。科研成绩与示范效果已得到国家、地方及行业部门等的认可。近年来,中科院副院长丁仲礼院士、内蒙古科技厅厅长李秉荣、内蒙古林业厅副厅长龚家栋等先后视察了奈曼站,并对奈曼站沙漠化防治及示范等方面的科研和推广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1998年被联合国授予“拯救干旱荒漠化土地成功业绩奖”。
地理位置:站位于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境内,地理坐标为北纬42°55′、东经120°42′,海拔358m。
区域代表性:沙质草地。
环境特征: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6.4℃,年平均降水量364.6mm,大于5℃积温为3400度,无霜期约160d,年日照时数约3100h,土壤为栗钙土、黑钙土、栗褐土和风沙土,植被是以沙蓬、差吧噶蒿、黄蒿等为主的沙生、旱生植被。
研究方向:沙漠化成因、过程及其逆转过程和机理研究、沙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管理、沙漠化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及其对碳素汇源变化的影响、退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的生物学基础和机理、沙地综合治理和高效开发利用。
承担项目:近5年承担各类国家科研课题24项,累计资金2000余万元,主要包括半干旱沙地植被恢复演替对土壤碳氮固存潜力的影响及模拟,科尔沁沙地草地固碳现状、速率和潜力研究以及沙地生态系统持续恢复关键技术集成与试验示范其中面上基金8项,支撑项目课题1项,“973”课题1项。
发表论文:近5年来发表论文167篇,其中SCI论文42篇。部分论文在《生态学报》、《植物生态学报》、Plant and soil、Biogeosciences等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
数据积累:1998-至今,气象数据;1998-至今,沙质草地、流动沙丘、农田生态系统二氧化碳、水、热通量数据、植被数据、土壤水分、养分数据、地下水位数据。
基础设施:现有大型或成套仪器280余台(套),包括:Li-6400、涡度相关系统、大型野外蒸渗系统、土壤呼吸监测系统等;现保存有土壤样品400份,植物标本300份。
土壤样品
仪器设备
实验样地:建有6类长期观测样地,包括沙质草地综合观测场、固定沙丘辅助观测场、流动沙丘辅助观测场、农田综合观测场、农田辅助观测场、旱作农田辅助观测场;并建有氮水添加控制实验样地,地下根系观测样地、长期放牧样地和沙地结皮诱导技术示范样地。
沙质草地综合观测场
固定沙丘辅助观测场
沙地结皮生成诱导技术样地
氮水添加控制实验样地
所属单位: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站长:赵学勇
通信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东岗西路320号
邮政编码:730000
联系电话:0931-4967178
电子信箱:zhaoxy@lzb.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