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科学院
中科院安塞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作者:songcy 来源 : 中科院 时间:2014-04-16 字体<    >

 

  安塞站建于1973年,现为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重点站、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全国中小学生水土保持教育社会实践基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野外科研教学基地。地处典型黄土丘陵沟壑区,长期致力于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环境演变过程与调控、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结构与功能改善、生态修复及其环境效应等长期监测、试验研究与模式示范。已成为我国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研究、示范、人才培养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野外平台。与美国、俄罗斯、日本、欧盟、台湾等20多个国家(地区)建立了良好的合作研究与交流机制。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5项,以及全国野外科技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6项。现有研究员16人,副研究员5人,助理研究员6人,支撑人员6人,客座研究人员9人。

地理位置:站区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县墩滩,地理坐标为北纬36°5130、东经109°1923,海拔1013-1309m

区域代表性:暖温带森林草原区

环境特征:暖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8.8 ,年均降水量505mm,大于10积温3114 ,无霜期约160d,年日照时数约2416h,年蒸发量1100-1400mm,干燥度1.46。土壤以黄绵土为主,天然次生植被主要为白羊草、长芒草、铁杆蒿等草本群落和零星分布的狼牙刺、黄刺玫、紫丁香等灌丛。

研究方向:退化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恢复机制与途径、侵蚀环境演变过程与调控、植被恢复关键技术与优化管理模式、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结构、功能与调控原理、流域生态经济系统质量评价和健康诊断。

承担项目:2009-2012年,安塞站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973计划课题、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重要方向、百人计划、西部行动计划、西部之光、水利部公益专项、国际合作及地方项目等共计89项。

 

发表论文:2009-2012年,出版专著10部,合编专著6部,出版数据集1部;公开发表论文569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21篇,EI收录论文47篇,国际会议论文36篇。

数据积累:1973年建站至今,在农林草地生态,土壤侵蚀等领域积累了大量科学实验数据。包括生物资源(农田作物种类、肥料投入、主要作物生长动态等)、土壤资源(土壤养分、土壤机械组成和土壤容重等)、水分资源(农田土壤含水量、农田蒸散、雨水水质等)、气象等(大气辐射、地温和风速等)数据。

基础设施:拥有开展土壤和植物样品分析专业实验室1个;相关仪器设备40多(台)套,主要有凯式定氮仪、气相色谱、流动注射分析仪、Licor-6400光合测定系统、TOC 分析仪、植物根系生长分析系统、便携式TDR 、大型干燥箱、超低温冷藏柜、高速冷冻离心机、恒温水浴锅等;拥有专业样品储藏室,保存土壤样品5000余份。

 

安塞站土壤样品保存

土壤样品

微小区试验

微实验小区 

AS305

计算机工作站

实验样地:建成山地水土气生等生态要素综合观测场75m2,拥有作物长期轮作试验(川地、梯田和坡地)、水保措施、农林草地生产力和水肥平衡实验以及各种径流观测小区160个。建有8.27km2的纸坊沟生态恢复示范小流域和46km2的县南沟示范流域,设有子午岭林区森林水文长期试验观测点。 

S5006190-徐炳成.JPG

连续施肥长期定位试验场

坡地草地小区3

坡地草地径流观测场

DSCI0059

山地通量观测场

S5002525

气象观测场

S5006190-徐炳成

人工草地观测小区

S5002489

水土保持复合耕作与养分流失试验

T4.jpg

人工模拟降雨实验

2006年7月照片 015.jpg

植物生理生态特征研究

 

所属单位: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站长:
陈云明
通信地址:陕西杨凌西农路26号
邮政编码:
712100
联系电话:
029-87014869
电子信箱:ymchen@ms.iswc.ac.cn

版权所有中国荒漠草地生态系统观测野外站联盟
联系人:宋创业 联系电话:010-62836633 Emai:songcy@ibcas.ac.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香山南辛村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