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科学院
中科院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
作者: 来源 : 中科院 时间:2014-04-16 字体<    >

D:\工作照片\贵州2013.8\SAM_4316.JPG

 

  普定岩溶观测试验站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2007年中科院地化所与贵州省科技厅在此基础上恢复重建,2009年纳入CERN管理后改称“中国科学院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20129月主站址落成。现有研究员6人,教授5人,副研究员3人,助理研究员1人,技术和管理人员4人。

  普定站针对喀斯特石漠化为代表的喀斯特生态环境问题,运用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和知识调控社会-经济-自然的喀斯特复合生态系统,达到保护环境、发展经济、消除贫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目的,有效开发利用喀斯特地区水资源,推动喀斯特生态和环境科学、喀斯特地质水文和地球化学学科的发展,为喀斯特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重建服务做了大量贡献。这些成果得到了中央领导以及各级各部门领导的肯定,并在各级媒体上得到了报道。近年来,贵州省人大原副主任陈华祥、副省长何力、中科院孙鸿烈院士、施尔畏副院长等先后视察了普定站,并对普定站石漠化治理等方面的科研和示范工作给予了充分好评。

地理位置:站区位于贵州省普定县城关镇,地理坐标为北纬26°22、东经105 °45,海拔1175m左右。

区域代表性:喀斯特石漠化。

环境特征: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5.1,年平均降水量1378.2mm,年积温为5511.5度,无霜期约301d,年日照时数约1164.9h,土壤主要为石灰土,零星分布黄壤,植被是以樟科、壳斗科、蔷薇科、禾本科等为主的次生常绿、落叶林、灌丛、草坡等。

研究方向:喀斯特石漠化恢复生态学、喀斯特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喀斯特碳循环与管理。

承担项目:5年承担各类国家科研课题14项,省部级项目8项,累计资金近6000万元,包括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973项目、科学院战略性科技先导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

发表论文:截止2013年夏,标注有普定站并公开发表论文20篇,其中,SCI/EI论文6篇,CSCD论文13篇。

数据积累:2007-至今,气象数据以及坡面水土流失、穿透雨、树干径流、土壤含水量、枯落物含水量以及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文水化学数据;土壤样品已获取数据420个;植被样品获取数据1320个。

基础设施:拥有分析实验室及样品储藏室20个,大型或成套仪器50余台(套),主要包括:大型喀斯特水碳通量试验场、原子吸收光谱仪、水文水化学多参数自动监测系统等;现保存有土壤样品20000余份,植物标本300余份。

仪器设备1

 

仪器设备2

  

仪器设备3

仪器设备

 

实验样地:建有观测样地10块,包括坡耕地退耕恢复监测样地以及不同恢复阶段生态监测样地,皆伐恢复监测样地,人工促进恢复样地,生物矿质肥料试验样地等。

 

退耕自然恢复样地

退耕自然恢复样地

陈旗火烧持续砍伐控制恢复样地

陈旗火烧持续砍伐控制恢复样地

赵家田皆伐样地

赵家田皆伐样地

白云岩草坡施肥控制试验样地

白云岩草坡施肥控制试验样地

生物矿质肥料样地

生物矿质肥料试验样地

所属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站长:
王世杰
通信地址:
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观水路46号
邮政编码:
550002
联系电话:
0851-5891338
电子信箱:wangshijie@vip.skleg.cn

版权所有中国荒漠草地生态系统观测野外站联盟
联系人:宋创业 联系电话:010-62836633 Emai:songcy@ibcas.ac.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香山南辛村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