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科学院
中科院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
作者: 来源 : 中科院 时间:2014-04-17 字体<    >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QQ图片20131222132622.jpg

沙坡头站始建于1955年,1992 年加入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2000年被科技部遴选为首批国家重点野外科学观测站,2006年被正式批准纳入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她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和世界实验室的研究点,全球陆地观测系统观测点、国际沙漠化治理研究培训中心的培训基地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增强中国执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能力建设项目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她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科普基地。沙坡头站现有研究员6名,副研究员6名,助理研究员10名,技术和管理人员5名、研究生19名。

50多年来几代科研工作者不辱使命,先后在沙坡头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对内团结、对外合作,被路甬祥院长誉为沙坡头精神。在地方政府和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防沙治害、沙地开发和荒漠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等一大批公益性和原始科学创新成果,造福了中卫人民,更使沙坡头驰名中外。解决了国家在沙漠与沙漠化土地治理中急需解决的科技问题,为区域经济建设、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支撑,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地理位置:站区位于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地理坐标为北纬37°27'N、东经104°57',海拔1250m

区域代表性:草原化荒漠/沙漠绿洲过渡区

环境特征:大陆性气候中的温带半干旱草原气候,为年平均气温9.6 ,年平均降水量180.6mm,大于5 积温3451度,无霜期约172d,年日照时数约2700h,土壤为灰钙土、风沙土,植被是以油蒿、柠条等固沙植物为主的人工固沙植被。

研究方向:干旱荒漠/沙漠地区生态过程研究、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及其生态水文机理研究、实验风沙地貌与沙漠环境演变的应用基础理论研究、沙区农业技术开发、试验示范和技术推广、荒漠生态系统水、土、气、生要素的长期监测和资料积累

承担项目:近五年我站承担国家和地方项目64项,其中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1项,国家科技支撑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项,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1项,其他各类项目27项,总经费近8000万元。

发表论文:5年我站发表研究论文187篇,其中SCI 收录63篇;出版专著3部;专利2项。部分论文在《中国科学》、《科学通报》、PNASSBBJournal of Hydrology 等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

数据积累:1955-至今,气象数据;2005-至今,荒漠生态系统土壤、水分、植被物候数据、土壤水、地下水位数据;1998-至今,农田生态系统土壤、水分生物等数据。

基础设施:现有仪器200余台(套),包括:涡度相关系统、Lysimeter、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土壤呼吸监测系统等;现保存有土壤样品3000余份,植物标本1400份。

土壤样品保存室 

土壤样品

 

D:\台站联盟\宣传册\荒草联盟宣传册资料2014\沙坡头站\PPt中图片\气相色谱.JPG

仪器设备

观测样地:共有样地12块,包括沙坡头站农田土壤辅助观测场、农田生物土壤辅助观测场、农田综合观测场、农田站区生物采样点、养分循环观测场、地表水采样点、地下水位观测井、人工/自动气象站、荒漠综合观测场、荒漠辅助观测场、天然植被演替辅助观测场、阿拉善荒漠生态系统观测场等。

E:\picture\路北 2011-9-22 (47).JPG

人工固沙植被综合观测场

IMG_0143

荒漠辅助观测场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荒草联盟照片\阿拉善荒漠生态系统观测场.JPG

阿拉善荒漠生态系统观测场

IMG_0014

荒漠生态系统通量观测场

所属单位: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站长:李新荣

通信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东岗西路320

邮政编码:730000

联系电话:0931-8277921

电子信箱:lxinrong@lzb.ac.cn

版权所有中国荒漠草地生态系统观测野外站联盟
联系人:宋创业 联系电话:010-62836633 Emai:songcy@ibcas.ac.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香山南辛村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