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站始建于1976年,1989年成为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开放台站,2002年成为年国家野外观测站试点站,2006年成为正式会员。现有固定科研人员29人,具有高级职称15人,中级职称4人,45岁以下占92%,国内外流动客座科技人员40个。
海北站属于中国生态系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代表性站点。其学科定位于国际生态学科学前沿和保障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国家需求,其中:1982-1998: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退化草地的鼠害防治及草地恢复;1999-2011;高寒草地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反馈;退化高寒草地的恢复与重建技术集成;2012-至今:高寒草地对碳的固持与发生机制;天然高寒草地健康与适应性管理。
地理位置:海北站地处祁连山东段北支冷龙岭南麓大通河河谷(N37°37’,E101°19’),山地平均海拔4000m,冷龙岭主峰岗什卡海拔5254.5m。站区以山间滩地和丘陵低山为主,滩地海拔3200m。
区域代表性:高寒草甸
环境特征: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7℃,年均降水量560.0mm,年相对无霜期20天。日照时数约2460小时。土壤为草毡寒冻雏形土和暗沃寒冻雏形土。典型植被为高寒灌丛草甸和高寒嵩草草甸。
研究方向:高寒草地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反馈作用、高寒草地水、土、气、生的长期变化过程与评估、天然高寒草地健康评价与适应性管理、高原极端生境下生物的适应性与抗逆性研究、高寒草地可持续发展的技术集成与示范。
承担项目:近五年来,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2项、面上项目16项、973计划子专题3项、科技支撑课题5项、中科院知识创新项目4项和战略先导专项2项等科研项目,累计到位经费8000余万元。
发表论文:近5年发表研究论文318篇,其中SCI论文79篇,CSCD论文230篇,出版专著3部,参与编写专著2部,建立技术规程9套,登记科技成果9项,申请专利6项,获青海省科技进步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示范基地3处,建立各类示范地5万余亩。
数据积累:海北站2001-2010监测数据、样地信息的整理和入库,建立了23个数据库。其中生物监测数据集12个;土壤监测数据集9个;水分监测数据集10个;气象监测数据集72个,出版了《中国生态网络观测与研究数据集—青海海北站》。
基础设施:现有大型或成套仪器现设备39台件,包括涡度相关系统3套、PE2400碳氮分析仪、ICS-90离子色谱仪、Agilet 4890气象色谱仪等。野外站建筑面积1600m2,基础设施齐全,接待能力可达80人/天,开通了Internet网络。保存土壤样品376份,植物样品2398份,建立了高寒草甸主要植物物种图片资料215份。
分析仪器、观测设备和示范工程
实验样地:建立了包括高寒嵩草草甸、高寒灌丛草甸、高寒小嵩草草甸和高寒湿地4个类型的6个不同功能的监测与研究样地,开展水热变化对高寒草地影响、人类活动驱动的高寒草地退化演替过程、高寒草地碳固持及发生机理、高寒湿地旱化对温室气体排放、啮齿动物种群对环境变化的适应和高寒草地人工群落配置等方面的研究。
高寒矮嵩草草甸样地
高寒金露梅灌丛草甸样地
FAC红外增温样地
水热综合控制实验样地
所属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站长:曹广民
通信地址:青海省西宁市新宁路23号
邮政编码:810008
联系电话:0971-6123010
电子信箱:caogm@nwipb.cas.cn
版权所有中国荒漠草地生态系统观测野外站联盟
联系人:宋创业 联系电话:010-62836633 Emai:songcy@ibcas.ac.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香山南辛村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