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科学院
中国荒漠-草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野外站联盟简介
作者:songcy 来源 : 中科院 时间:2014-04-16 字体<    >

一、建设意义和重要性

荒漠、草地和喀斯特等生态系统以及水土流失区在我国分布广泛,根据国家林业局、农业部和水利部的统计,全国荒漠、草地、喀斯特(南方)和水土流失的面积占国土总面积近一半。同时,随着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影响的不断增强,草地退化、荒漠化、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的危害将进一步加大,我国的生态安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有鉴于此,亟待开展生态系统联网观测与研究,研发生态脆弱区的植被修复、退化土地综合治理的集成技术,提出生物多样性保育以及应对全球变化的战略措施,为保障我国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建设生态文明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和决策依据。

面向国家在荒漠化、石漠化和水土流失治理的需求,中国科学院、国家林业局、教育部和农业部先后建立了100余个野外试验研究站,开展了生态系统的长期监测与服务功能评价,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为我国的重大生态工程建设、退化生态系统恢复、草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了示范模式和数据支撑。目前,这些野外台站隶属于不同管理部门,缺乏统一的监测指标体系和数据管理规范,联网研究和解决区域及国家尺度重大科学问题的能力较弱,对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机制不清,对生态系统格局与过程的机理不明,服务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亟待加强。为整合各部门研究力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更好地面向和服务国家需求,中国科学院、国家林业局、教育部和农业部于2013年共同发起并组建了中国荒漠-草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野外站联盟(简称荒漠-草地站联盟)。目前,该联盟由30个野外站组成,包括11个荒漠站、4个草地站、6个沙地站、6个水土保持站和3个喀斯特站,对我国沙漠、沙地、草地、喀斯特和黄土高原等脆弱生态系统类型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二、联盟的建设目标和核心任务

1.建设目标

面向“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需求和生态学研究的科学需求,整合中国科学院、国家林业局、农业部、教育部在我国荒漠、草地、沙地、水土流失、喀斯特等相关研究领域的野外台站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创新,为我国生态与资源环境科学发展提供坚实的研究平台,为国家制定生态科技重大发展战略提供决策依据,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未来10年,重点开展草地生态学、荒漠生态学和恢复生态学等基础学科研究,系统开展生态系统生态学、全球变化生态学、生态水文学、流域生态学、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促进与地球关键带科学和可持续性科学的综合、交叉与融合。

2. 核心任务

1)监测评估:构建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多尺度、多站点、多类型的联网监测和研究平台,采用统一规范的指标体系和监(观)测方法,积累长期观测数据,为生态学基础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2)科学研究:深入开展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格局等长期变化规律及其互作机理的研究,揭示荒漠化、石漠化、草地退化和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及其驱动与调控机制,推动我国生态与资源环境科学的发展;

3)示范服务:开展受损退化草地恢复,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的技术研发与试验示范;提供生态环境科技重大发展战略与政策的决策咨询;搭建生态与环保的公众意识教育和科学普及平台。

 

三、发展方向

1)促进生态科学自身发展。立足生态科学基础研究发展的前沿,加强原始性创新,在更深的层面和更广泛的领域进行重大生态科学问题的集成研究,提高我国生态学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力争在若干重要研究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支撑国家重大生态工程建设。针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需求,开展国家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生态工程效益监测与生态服务功能评估,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提供科技支撑。

3)面向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草地退化综合治理,以及履行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荒漠化防治等国际公约的国家需求,以草地、荒漠和喀斯特等典型生态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多站联网观测与实验,开展跨区域的重大专项研究,产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研究成果,提升我国在国际生态学及资源与环境科学研究中的地位,为国家宏观战略决策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版权所有中国荒漠草地生态系统观测野外站联盟
联系人:宋创业 联系电话:010-62836633 Emai:songcy@ibcas.ac.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香山南辛村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