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科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科普教育>沙地
呼伦贝尔沙地
作者:songcy 来源 : 中科院 时间:2014-04-16 字体<    >

 呼伦贝尔沙地位于内蒙古东北部呼伦贝尔高原。东部为大兴安岭西麓丘陵漫岗,西对达赉湖和克鲁伦河,南与蒙古相连,北达海拉尔河北岸,地势由东向西逐渐降低,且南部高于北部。该区东西长 270km , 南北宽约 170km 。呼伦贝尔沙地面积近1万平方千米,由于人们过度放牧,使得呼伦贝尔陈巴尔虎旗草原开始退化,从而形成中国的第四个沙地。

1 气候特点

呼伦贝尔沙地的气候具有半湿润、半干旱的过渡特点,沙地境内的河流、湖泊、沼泽较多,水分条件优越,年平均气温较低,年降水量多集中于夏秋季。沙地土壤中含沙量较大,一般多为中、细沙。风沙土主要分布在沙带及其外围的沙质平原上,在固定的风沙土中,发育着有机质含量较高的黑沙土。

2 土地状况

由于近年来持续的干旱, 加之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 且保护和建设意识淡漠, 出现了固定沙丘活化、风蚀坑, 造成呼伦贝尔的草原退化、沙地活化。使呼伦贝尔沙地沙化形势严峻。2004 年国家公布的呼伦贝尔沙化土地总面积130.52万公顷,其中流动和半流动沙地面积超过11.92 万公顷。与1999 年全国沙漠化普查资料比较, 沙漠化土地面积扩大了42.88 万公顷。199920045年间,呼伦贝尔沙地的沙化土地组成结构在向坏的方向变化, 流动、半固定沙地增加了19250 公顷,表明沙地内部植被盖度在迅速降低,沙地潜在形势非常严峻, 沙地腹地沙层深达 900m 。沙地的活化会造成巨大的区域生态灾难,目前,呼伦贝尔沙地已上升为我国第四大沙地, 而且是目前四大沙地中唯一仍在扩展的沙地。

3 自然景观

呼伦贝尔沙地大多分布在冲积、湖积平原上,主要集中在海拉尔河南部,从海拉尔满洲里铁路线的沙带长150公里,宽4--40公里;另一处沙地位于新巴尔虎左旗阿木古郎镇,并向东和东南延伸,经辉河至伊敏河,沙带长约140公里,宽15--70公里,最宽90公里,大部分为平缓沙地。此外,在达赉湖东岸还有南北延伸的湖滨沙带,伊敏河及其支流锡尼河等沿岸也有流动沙丘及半固定沙丘分布。呼伦贝尔沙地境内较平坦开阔,微有波状起伏。地势由东向西逐渐降低,且南部高于北部,以达赉湖最低,海拔545

呼伦贝尔沙地的固定沙丘占沙地总面积的735%,半固定沙丘占222%,流沙仅占43%。固定和半固定沙丘多数为蜂窝状和梁窝状沙丘及灌丛沙地、缓起伏沙地,沙丘间普遍有广阔的低平地,是优质的农业垦殖区。呼伦贝尔沙地处于森林与草原的过渡地带,地理环境优越,沙地又以固定和半固定沙丘为主,为农、牧、林业生产的综合经营提供了广袤的土地和丰富的生物资源。

呼伦贝尔沙地的气候具有半湿润、半干旱的过渡特点,沙地境内的河流、湖泊、沼泽较多,水分条件优越。年平均气温较低,为2.5-0,年≥10积温1800-2200,年日照时数2900---3200小时,无霜期90~100天。7月份平均气温在18--20之间,有利于牧草生长,适宜牲畜放牧抓膘。年降水量280---400毫米,多集中于夏秋季,年蒸发量1400--1900毫米,干燥度12--15,相对温度60%70%之间,盛夏季节水分、热量充足、雨热同步、空气湿润,有利于农业生产,年大风日数20---40天,年平均风速3--4/秒。沙地中较大的河有海拉尔河及其支流伊敏河、辉河、莫勒格尔河等,还有乌尔逊河克鲁伦河、毛盖河等,水生资源极为丰富。土壤中含沙量较大,一般多为中、细沙,但在西南部出现砾面化现象。风沙土主要分布在沙带及其外围的沙质平原上,在固定风沙土中,发育着有机质含量较高的黑沙土。在河泛地及湖泊周围有草甸土碱土盐土等。

4 植被类型

沙地东部植被

为大兴安岭西麓森林草原植被,以白桦为主,混生有山杨等,草原群落的建群种为线叶

呼伦贝尔沙地

呼伦贝尔沙地

菊、贝加尔针茅羊草等;沟谷及河漫滩分布有中生杂草和苔草类组成的沼泽化草甸及沼泽植被;靠南部红花尔基一带有大面积的樟子松林带,伴生有白桦、榛子等,还有线叶菊针茅羊草、白荫菅、地榆等杂类草。

沙地中部植被

为典型草原植被,建群种为大针茅羊草等,还有隐子草和杂类草群落以及小叶锦鸡儿灌丛化的大针茅草原等,另有差巴嘎蒿、冷蒿半灌林群落和黄柳灌丛及榆树疏林等;在河漫及低湿地有中生禾草、苔草、杂类草等甸。

沙地西部植被

仍属典型草原植被,旱生性较强的克氏针茅、隐子草等占优势,以丛生小禾草、旱生小灌木、半灌木和葱等为伴生种。小叶锦鸡儿的数量明显增加,榆树疏林已不存生。克鲁伦河沿岸滩地及河谷低湿地,是芨芨草马蔺等盐化草甸。

5 保护措施

1封沙育草、天然恢复植被,重建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是沙漠化土地整治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天

呼伦贝尔沙地

呼伦贝尔沙地

然恢复的方法主要通过对沙漠化的草场进行围栏,禁绝人为干扰与破坏,使植被逐渐恢复。目的在于增加地表植被覆盖度,固定沙地地表;

2、植物固沙在沙漠化整治中是一种最基本的整治方法。根据沙地的具体情况,选择与其生理生态相适应的植物种类,实行退耕种树种草,扩大林草比例,控制沙漠化蔓延;

3、从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入手,采取封沙育草、人工植物固沙以及必要的沙障固沙,形成多种措施综合治理,能封则封,能固则固,能调整的调整。既要考虑治沙的科学性又要考虑生产的实际性和可行性,既要重视生态效益,又要重视经济效益;

4、利用有利的时机,在沙地周围进行人工增雨作业,为草原植被的恢复创造条件。

6 治理

呼伦贝尔草原是世界三大著名草原之一,也是目前我国保存最完好的草原,享有北国碧玉的美誉。长期以来,由于牲畜猛增、超载过牧、滥垦滥挖以及气候变迁等综合因素的影响,造成草原生态系统不堪重负,导致生态平衡严重失调,草场退化沙化,最终在其核心区形成了呼伦贝尔沙地,成为我国四大沙地之一。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呼伦贝尔沙地被纳入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范围,通过20多年的治理,工程建设为改

呼伦贝尔沙地

呼伦贝尔沙地

善呼伦贝尔沙地生态状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防沙治沙初见成效,累计治理沙化土地面积40多万亩,封育沙地樟子松240万亩,保护草场500万亩,一些重点治理区的林草覆盖率提高了近50个百分点。但由于工程建设投入严重不足,治理规模小,进度慢,加之管护措施滞后,造成呼伦贝尔沙地沙化扩展的势头没得到有效遏制,仍然处于内部在活化、外部在扩展、沙化程度在加重、治理速度赶不上沙化速度的状态。据全国第三次荒漠化沙化监测结果显示,呼伦贝尔沙地现有沙化土地面积1.31万平方公里,占呼伦贝尔市总土地面积的5.2%。与1994年相比,沙化土地面积净增1100平方公里,成为我国四大沙地中惟一呈现扩展的沙地。

呼伦贝尔草原日益加剧的土地沙化,不仅对呼伦贝尔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而且也对大兴安岭森林以及松嫩平原的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呼伦贝尔沙地沙化扩展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倍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国家林业局三北局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依托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集中治理呼伦贝尔沙地的建设思路,并组织编制了《三北防护林呼伦贝尔沙地治理项目实施方案》(20082015年),计划用8年时间,投资4.54亿元,完成人工造林、封沙育林、飞播造林550万亩,初步建立起以林草植被为主体的沙区生态安全体系,基本遏制呼伦贝尔草原沙化扩展的态势。

 

(引自http://baike.baidu.com/link?url=KKrRGhhx3h4V3WZsZ20kQpwPAprcdHC_H3oNkO85mJmtzOd2p7Zk8OgCGTjdPZQN

版权所有中国荒漠草地生态系统观测野外站联盟
联系人:宋创业 联系电话:010-62836633 Emai:songcy@ibcas.ac.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香山南辛村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