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上荒漠化面积较大的国家之一,中国为治理北方地区的沙漠大患开出了“中药方”,正在通过种植肉苁蓉等中药材防风固沙。
目前,巴丹吉林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乌兰布和沙漠等中国著名的沙漠里都在人工种植肉苁蓉等沙漠药用经济植物。这些中药材在治理沙漠、改善生态的同时,还产生着良好的经济效益。
肉苁蓉被称作“沙漠人参”,具有补肾润肠、延缓衰老的功效,主要寄生在沙漠植物梭梭根部。而梭梭适合生长在中国北方沙漠、荒漠干旱环境中,具有很强的治沙和固沙作用。
由于价值昂贵,野生肉苁蓉长期被地毯式掠夺性采挖,再加上全球气候变暖和肆意砍伐,寄生肉苁蓉的梭梭林大量死亡,致使产量逐年下降,资源濒于枯竭。目前,中国野生肉苁蓉已不足过去的1%,每年产量不足500吨。
为了保护这一濒危野生植物物种,研究人员开始尝试在沙漠里人工种植肉苁蓉。2002年中国“神舟”四号飞船将200克梭梭种子、98克肉苁蓉种子带入太空,返回地面后在内蒙古阿拉善盟进行了野外种植实验。
2004年,人工种植肉苁蓉技术在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获得成功。此后,被称为“生命禁区”的沙漠里大面积的肉苁蓉开始开花结果,沙漠生态治理也多了一种方法。
2006年,总投资210万美元、规划面积9000亩的肉苁蓉种植项目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启动;2007年接种肉苁蓉技术在新疆第一条沙漠公路——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大面积推广;2008年内蒙古在乌兰布和沙漠设立人工接种肉苁蓉10万亩基地;2009年巴丹吉林10万亩肉苁蓉栽培繁育基地成立……
北京大学中医药现代研究中心教授屠鹏飞说,根据肉苁蓉的应用价值,现在种植100万亩梭梭等沙生植物接种肉苁蓉,可以治理沙漠100万亩,10年内可以开发肉苁蓉相关产品100个,实现年产值100亿元。
除了肉苁蓉,中国北方沙漠地区还在沙漠里种植锁阳、沙棘、甘草等中药材,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增加农牧民收入。
根据最近5年的资料分析,国内外肉苁蓉药材的需求呈逐年上升趋势,价格也不断上扬,每公斤干品的收购价由80年代末的8-10元上升到目前的100-200元。
在中国北方,肉苁蓉种植给人们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效益,更大的是生态效益。生活在中国八大沙漠之一的乌兰布和沙漠边缘的内蒙古磴口县居民张建军说:“以前因为生态恶化,我们这里从春到冬都刮风沙,小风眼难睁,大风能活埋人。自从沙漠里开始种肉苁蓉,这里的风沙小了,沙漠变成孕育财富的地方。”
据最新一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中国现有荒漠化土地263.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46%,沙化土地面积173.9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12%。中国每年因土地沙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0亿元,近4亿人的生产生活受到影响。
内蒙古沙产业草产业协会会长夏日说,发展人工种植肉苁蓉、沙棘等沙漠药用经济植物产业,能调动群众治沙的积极性,有效防止沙漠化,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中国目前肉苁蓉产品的年销售额已突破10亿元大关,预计今后10年内肉苁蓉产业将成倍增长。专家们认为,即使市场上的肉苁蓉价格下降,在沙漠地区接种肉苁蓉仍是一个经济效益很好的项目,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引自http://news.ifeng.com/mainland/200907/0725_17_1268730.shtml)
版权所有中国荒漠草地生态系统观测野外站联盟
联系人:宋创业 联系电话:010-62836633 Emai:songcy@ibcas.ac.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香山南辛村20号